时政要闻
首页 / 党群之家 / 党建e家 / 时政要闻 / 时政要闻详情页

“洋山价格”将增强中国企业定价话语权

日期:2013-03-21

3月20日,中国第一个大宗商品领域的保税现货价格——“洋山价格”在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、上海有色网主办的第八届铜铝峰会上推出,首期产品“洋山铜溢价”即日起也将通过“洋山价格”专题网站、上海有色网手机客户端等第三方权威数据平台同步发布。“洋山价格”旨在利用保税区的净价环境,连接国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,帮助中国企业增强定价话语权。同时,为打造亚太大宗商品集散平台奠定基础。

目前,我国商品期货实行含税价格,而国际上通行不含税价格。这导致国内部分期货实物的交割需要在完税状态下进行,不仅交易成本较高,也不利于境内外市场联动。2010年,国内首个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落户上海洋山保税港区,使后者与国际接轨的净价(不含关税和增值税)环境得以发挥。2011年,期货保税交割全流程顺利走通。2012年,保税仓单质押功能率先试点。此次发布“洋山价格”,为洋山保税港区打造亚太大宗商品集散平台进一步奠定了基础。

“洋山铜溢价”是指以待报关进口至上海(包括洋山和外高桥)的基准品牌精炼铜交易价格对伦敦期货交易所(LME)的溢价。把“洋山铜溢价”作为首期产品推出,是基于铜在洋山无论是在进出口额、货物存储量、企业数量上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集聚度。其价格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话采集、交易撮合两种方式,由独立的第三方负责价格信息的采集,再通过系统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。

“洋山价格”的发布,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、航运中心的一部分。借助一系列政策创新,目前洋山保税港区已经吸引了63家大宗商品龙头企业入驻,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。这将帮助上海从单纯的海运大港,逐步成长为商品配置中心和定价中心。未来,“洋山价格”还可以开发金融衍生品,在大宗商品领域实现从物流到贸易、再到信息和金融的整合,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风向标。